
點亮活力香港仔
香港仔避風塘海鮮舫故事
香港仔在1976年一共有三隻海鮮舫,香港仔飲食企業有限公司(乃珍寶海鮮舫的擁有者及經營方)於1982年通過股換股形式收購海角皇宮(其後於1990年代初期重建後名為珍寶皇宮),並於1988年現金收購了太白海鮮舫,結束了互相競爭的局面。1990年代中期,因內部業務調整,海角皇宮結業,並後被售往外地。2003年,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進行翻新,並合稱為「珍寶王國」,今人又慣稱為「珍寶海鮮舫」。

海鮮舫作為香港一個極有標誌性的旅遊景點,曾經招待過千萬的中外人士,隨此太白也有很多的歷史故事。海鮮舫的強烈印象除了親眼見到這艘水上「中華文化奇觀」之外,更多人是透過電影和流行文化認識這座水上餐廳。諸如1973年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的外景拍攝、1996年風靡中文圈的周星馳電影《食神》決戰場景等。而70、80年代也有很多世界知名人士到訪,如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阿根廷總統及眾多荷里活巨星,如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約翰·韋恩(John Wayne)等。

「珍寶王國」中最早的海鮮舫,是於上世紀二戰後約1948年開業的太白舫(於太白海鮮舫前生),初時只是一艘木製登陸艇。第二艘105呎長的太白於1952年建成。第三艘150呎長樓高兩層的太白於1962年1月17日開業,而舊船則遷至容龍別墅對開的青山灣,並在同一天繼續營業。第三艘太白海鮮舫至今已經有60多年歷史。
新邦行於2022年8月承接了香港仔避風塘海面的船隻。
太白海鮮舫歷史
項目介紹
新邦行希望善用香港仔避風港的優勢打造一個含豐富歷史價值,與香港開埠一起成長的的重要旅遊景點。

港灣實驗室
The Harbour Lab
與港灣學校(The Harbour School)合作舉辦,向學校、訪客和企業團體開放,。港灣實驗室致力于向香港公衆普及海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知識。通過展覽和工作坊,港灣實驗室旨在推動人們采取行動,拯救我們的海洋。
訪客將探索污染對香港海洋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有機會通過觸摸池展覽近距離接觸海洋生物,幷通過各種展覽和活動親身參與海洋可持續發展和保護工作。
港灣實驗室使命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通過涉及海事歷史中的關鍵人物(如舢舨船夫和漁民),突出香港仔的歷史和文化。最終目標是提高人們對海洋重要性的認識,幷展現深灣和香港仔在香港海事歷史與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遊覽香港仔避風塘
Aberdeen Typhoon Shelter Tour
太白海鮮舫為香港仔避風塘的標誌性建築。它見證香港繁華歲月,曾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及貴賓光臨,為往日訪港遊客必到景點之一。昔日繁華熱鬧的景象暫時沉澱,此刻太白海鮮舫上時間靜止,靜待復修重啟,重綻魅力。訪客現時可透過參加旅行團前來探尋海鮮舫的前世今生,領略香港仔避風塘特色及參觀海上展覽。

微藻孵化器
The Algae Green
微藻孵化器旨在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平台,以改善水質、促進生態創新,並建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實踐的模範。我們可以共同利用微藻的力量,為我們的環境和社區帶來益處。
在我們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中,微藻作為碳捕集和中和的關鍵角色,吸收二氧化碳並幫助恢復海洋環境,對健康生態系統作出貢獻。